当前位置:首页  > 德育频道 > 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德育工作论文选刊
【字体: 】【发布时间:2020-01-03】 【作者:xyyzzjch】 【关闭窗口】

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傅冬

         新时期的中学生不但应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还必须学会怎样合理处事并培养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当代中学生需要在家庭与社会中养成优良的行为习惯,树立起健康积极的心理素质,并预防不良行为习惯的出现,推动形成与发展健全的人格和素养。本文主要分析了培养与巩固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理论和实践方法,以教育实践为载体,探究了行为习惯对中学德育任务的重要意义。

中学校园作为我国教书育人的主阵地,针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责无旁贷。教育的目标和宗旨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进而提高其学习能力和水平。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并基于一系列优秀的行为习惯与素质能力,帮助学生尽快融入社会,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校与家长都应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引导,深刻意识到优秀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与价值,并探索和运用有效对策提高学生的核心素质。

一、中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作用与意义

(一)顺应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需求

        当前在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一个关键要素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和中学教师的期望为如今的初中生施加了无形的学习压力,造成他们对学习任务出现了抵触情绪,其原因在于不良的行为习惯所产生的厌学心理状态,牵扯到学生个体、家庭、学校与社会几个方面因素,必须依靠多方共同处理应对。

  (二)培育初中生核心素养的内在要求

        核心素养是指中学生通过学校教育所培养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质,并非简单的知识与技能,而是获取知识的能力。它不属于先天遗传,而是经过后天教育而逐步习得。熟悉培养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难点,进而有的放矢探索合理良好的教育措施,能够为科学有效地实施提高初中生的核心素养提供思路和对策。

 二、培养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科学途径

  (一)强化道德理论和公德教育,提高中学生的认知能力

        全社会首先应当积极行动,严厉打击黄、赌、毒现象,净化游戏和娱乐等文化场所,为初中生提供良好的生活与学习氛围。其次要深入了解初中生,结合他们的年龄特征与心理倾向及规律等加以正确引导。教育内容需要从启迪学生思索的角度出发,引导其有效分析和解决问题,进而正确判断与得出结论。要引导学生参与教育环节,主动接受教育,并且自觉接受教育信息,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与是非观。这样才可逐渐彰显出公德教育的成效来。如果可以清楚阐明某种道德规范产生的根源、社会作用以及为何需要遵循它的来龙去脉,就能够使学生的道德行为更加有目的、更为自觉。同时,教师还需重视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让他们自己筛选、探讨与总结可促进社会进步的道德规范,从而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平

 (二)使学生意识到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树立正面的教导榜样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所以中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为他们未来的生活与学习等成长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教育始于少年儿童时期,童年成长环境的优劣决定了将来会造就杰出的青年还是社会败类。而导致这不同结果的根本因素即为学生时代不同的行为习惯。培养中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核心任务的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因而教育专家孙云晓建议着手培养孩子的十大基本习惯:诚实守信、耐心倾听、尊重他人、规范行为、时刻牢记责任、学会节俭、锻炼健康体魄、物归原处、善于表达感恩之情、必备成功计划。做到这些会有助于学生欣然迎接每一天,可以有效推动初中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积极探索与培养正向的心理品质

        立足于心理发展的客观需要,初中阶段正处于中学生的青春发育期,容易产生不同种类的学习心理障碍,学校和教师必须遵循初中生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把他们良好的外在学习行为塑造成积极正面的心理品质。按照心理学家斯金纳的操作行为强化论,学习行为的负强化会影响正强化的效果,所以在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否定、惩罚或批评,经常给予肯定的表扬和鼓励。教育者可以加强实施心理品质相关的专题训练,重点培育其中的核心成分即学习适应性,使学生可以尽快适应初中时期的自主生活与学习。教学工作者还可强化科目渗透训练,科目教学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任课教师要在不同教学任务中渗透心理品质培养的元素,使学生在习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获得心理品质的优化。

 (四)在教学中融入勤劳勇敢精神和自强不息品格的训练

        教育者应推动学生构建全新的学习观念,引导其形成自控的管理、自律的作风、自强的人格、自治的心理及自主的学习。培养他们勇敢尝试、挑战自我的精神,促进其知难而上、迎难而进,树立奋勇争先的品性,培育敢于自我创新的品质,坚持不懈,挖掘不竭的创造力。同时应更新观念,勇于大胆放手,转变教学理念。发现自主探索在学习中呈现出的相应问题,主动标记与设置课堂疑问,磨炼学生的耐心和意志,最终合理解疑,科学有效释疑,培育学生正确的学习心理。

(五)形成家庭、社会和学校共同合力的教育纽带

        初中班主任教师应经常家访,同学生家长保持电话联系,及时向他们反馈孩子在校的表现情况;家长要明确教育和指导方向,关怀子女,端正严肃而真诚的态度,避免过度溺爱,防止简单粗暴的批评方式,端庄正派,不偏爱不歧视,学会耐心教导与说服。同时教师应更加关注与爱护由于破裂的家庭关系或遭受生活不幸的学生,协助家长营造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家庭氛围,帮助学生家庭优化子女的品德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激励学生勇于参加家庭文化娱乐活动,从而有利于培养与加强初中生的审美品位和情趣。

 三、结语

        中学教育工作者应当力图探索新阶段培养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和手段,并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措施。最大化地发挥学生个人的天性,以良好的态度、习惯和科学的方法学习,扬长避短,全面发展,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之我见

高一(18)班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人要是各种好习惯都养成了,我们的教育目的就达到了,如学习上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劳动上有良好的劳动习惯,道德上有良好的道德习惯,生活上有良好的生活习惯……那么这个孩子就是一个好孩子。”简单地说,就是要求学生在各方面都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事实上,落实好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既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全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可见,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良好校风、学风形成的关键所在。

一、中学生具有良好行为习惯非常重要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促进一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是健全人格形成的基础。儿童时期是养成好习惯的黄金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就是说,小时候养成的习惯会像人的天性一样自然、坚固,甚至说就变成你的天性了。以至于以后取得的成功,创造的奇迹,很多方面都是在小的时候形成的习惯所支撑的。某种习惯形成之日,也就是某种性格形成之时。人的性格是在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们性格中的很大部分,所表现的正是一个人的习惯的行为方式。因此,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始,也就能最终塑造出良好的性格。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人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养成教育影响人的一生

二、现阶段部分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    

1、中学生正处在一个身心、思想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加至独生子女居多,不少学生存在着许多人格缺陷。如缺乏生活阅历,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心理表现不成熟,面对困难,心理承受能力差;任性,以自我为我中心,很少去考虑他人感受;自私,缺乏谦让精神。

2、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意识差。具体表现为: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进取心不强,得过且过;学习不够刻苦,对学习上的问题缺乏钻研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差;缺乏自信心,对课程学习不感兴趣;同学之间欠缺合作与交流;上课精力不集中,讲小嘴,看闲书,课后沉迷电脑等等。      

3缺乏文明的生活习惯,生活自理能力差。具体表现为:在学校,对于值日工作懒散,不负责任;乱丢乱扔现象严重,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随意花钱,没有勤俭节约的习惯;在家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很少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提高自身的生活自理能力。

三、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方法

1、榜样示范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首先,在学生心中,最具威望、最可效法的就是教师。“以身作则”向来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教师以身作则,以规范的言行和高尚的人格习惯直接熏陶学生。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就会形成习惯养成教育的良好氛围。其次,注重名人效应。定期给学生讲中外名人习惯故事,告诉学生,成功来自好的习惯,只有养成了好的习惯,才能走向成功。再次,在学生中间,也可定期选举“个人日常行为习惯优秀个人”,树立良好榜样,让其他学生可时常参照对比,时刻纠正自己的一言一行。同时,利用班会课、开学典礼等活动,让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走上讲台,现身说法,介绍自己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打破学习成功的神秘感,让每一个学生都意识到:学习靠聪明,也靠勤奋,但最主要的是靠养成好习惯。

2、活动教育法:

主要利用每周主题班会、校园文化艺术节、秋季运动会等活动。各种实践活动在老师的精心设计指导下,集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可操作性为一体,既深化了课内知识,又锻炼了各种能力。教师在活动中注意抓三个环节:以兴趣促实践、以实践促习惯、以成果促习惯。感兴趣学生就会积极去做,在实践过程中暴露若干不良习惯及时给予修正,最后用学生取得的成功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形成良性循环,不断地有效地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3、环境促进法。

一方面要重视对校园环境的治理:干净整洁的校园,修剪整齐的花木,窗明几净的教室,醒目的名人格言,走道和楼梯间的文明提示语等,这些对规范学生言行,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起到无言的教化作用。一方面要重视良好的学风和校风树立,这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保证。优美整洁、奋发向上的校园大环境,会自觉不自觉地影响每一个学生的言行,学生很容易养成一个积极,健康,向上,好学的习惯和品质,耳濡目染,久而久之,就会不自觉的受到感染,逐步养成与环境相协调的好习惯。

4、课堂渗透法。

课堂既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也是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主战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各学科教师都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地渗透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用爱心、恒心、细心去关心他们,潜移默化的感染他们。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全员、全程、有效参与,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同时,有效地促进各种良好习惯的养成。

5、规范约束法:

让学生学习、熟悉《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并以此规范自己的日常言行。还可让学生列举自己的日常言行中违反学校规定的方面,并简述违反的原因,以便从根本上更好的改正。并且进一步熟悉和牢记学校其他规章制度,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严于律己,树立个人的良好的形象,以便形成优良的校园文明风气。

总之,“播种一个信念,收获一个行动;播种一个行动,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个性格;播种一个性格,收获一个命运。”习惯养成教育,可以从新生入学开始,从小事做起,长期坚持,养成习惯,持之以恒,使学生成长成才。

宿舍管理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

-----福建省仙游第一中学   现代中学   苏梦虎

摘要:寄宿生是县城中学的一支主力军,宿舍是这些学生的另一个“家”,如何有效利用宿舍管理对寄宿生进行德育教育,使之行为规范, 身心健康成长,是学校德育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德育   宿舍  管理  文化

 

我校是一所县城中学,既有通学的同学也有寄宿的同学,管理上带来了很大的复杂性,要做好学校的德育工作,寄宿生的德育工作不可忽略。寄宿的学生每周从周日下午四点返校后直到周六下午才离校,可见,寄宿的学生在中学期间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学校的宿舍里度过,宿舍管理也就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阵地,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宿舍管理,贯彻习近平同志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的理念,在宿舍管理中有机融入德育教育,发挥宿舍管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育人功能。本文结合我校的寄宿生管理和个人的管理经验谈谈宿舍管理对寄宿生德育教育的影响,以及如何提高生活管理教师的管理水平,促进学校德育教育工作。

宿舍管理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之一,宿舍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学校的德育水平。宿舍管理对寄宿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寄宿生的人数比例大。

我校高中寄宿生人数共人,约占在校高中生总人数的48﹪。由于寄宿人数众多,超过了高中总人数的一半,成了我校高中学生的主力军,如果监督力度不够,管理不到位,学生的不良言行就容易滋生和蔓延。因此,学校要提高德育教育水平,首先要抓好寄宿生的管理。

二、寄宿生在宿舍时间长。

寄宿生每天在宿舍的时间超过了三分之一,是学生的生活、活动的主要场所,这个场所成了学生学会生活、学会交往的主要空间。宿舍远离了家长和班主任的督促,是寄宿生自主管理、自我成长的好地方。通过学生参与宿舍管理,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学会相互理解、相互包容,从摩擦中学会沟通、学会化解矛盾,做到互相帮助,共同进步。除此之外,良好的宿舍管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协助的团队精神和勤俭节约的生活美德。

三、宿舍是道德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的大本营。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是习近平同志对教育提出的要求,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德育教育的组成部分,做好寄宿生的德育教育更是立德树人的保障。在宿舍生活中,人数较多,同一宿舍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性,不同的兴趣爱好,但他们又必须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整体,任何人都不可能共处一室却又游离在这个集体之外。宿舍管理通过规章制度的约束和同学的监督,可以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培养团结互助、荣辱与共的集体主义精神,有利于良好校风的形成。

因此,宿舍管理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有重要的地位,学校在宿舍管理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和德育教育亦尤为重要。

第一. 文化德育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宿舍的文化建设亦是宿舍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宿舍文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外在的文化,主要是体现宿舍文化气息,精神风貌的字画装饰,二是内在的文化,主要是体现宿舍成员的集体道德感和向心力。

首先,于外在文化建设上,学校把育人目标“家国情怀,勇于担当,坚强意志,开拓创新”的标语挂在了宿舍的醒目地方,让寄宿学生每天都能看到这个目标,每天都能清晰地知道自已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其次,在宿舍的走廊墙体上悬挂古今中外名人名言,以此来勉励寄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实现宏伟目标。

再次,在宿舍的广场上布置一些花草树木,并在中间建一个小小书屋,命名为“金石书屋”(这与学校的历史有关)。把宿舍建成一个温馨的、上进的“家”,让学生热爱宿舍这个“家”,保护这个“家”,培养寄宿学生的集体感和向心力。

第二. 制度德育

学校制度是确保学校依法规范运行的重要举措,是确保学校科学高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根本保证。同样,宿舍的管理制度也是学生求同存异,共同遵守的制度依据。

首先,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寄宿生管理的各项制度,如《宿舍管理制度》、《寄宿生行为规范》、《宿舍长职责》等规章制度。每学期开学初,向所有寄宿学生分发有关制度并组织大家学习,之后再把这些制度张贴在宿舍的墙壁上,寄宿学生们要定期组织学习。宿舍管理老师要根据寄宿生变化情况建立健全在校寄宿学生档案,召开寄宿生座谈会,根据各年级、各班级寄宿生状况设年段、班级宿舍总舍长,各宿舍设置宿舍长,对各宿舍长进行培训。设计制作寄宿生管理手册,详细记载各年级、各班级寄宿生的整体情况和寄宿生的身体健康状况、行为习惯、监护人及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以及每天的出勤情况。

其次,学校要细化寄宿生管理工作,每天早、中、晚由值周宿舍长对寄宿生进行集合点名,强调纪律、卫生、安全、学习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对点名不到的学生及时报告宿舍管理老师处理。严格遵守作息制度和请假制度,要求寄宿生中午在宿舍休息,宿舍管理教师要监督到位,以杜绝寄宿生中午到处乱跑的现象。晚上学生就寝前后宿舍管理老师要及时检查,关好门窗,检查寝室、床铺等住宿设施,用电设施,以及火灾隐患等,及时彻底消除一切安全隐患。

再次,宿舍管理老师要和班主任、家长多联系沟通,将寄宿生的状况及时通知班主任和家长,班主任也要定期巡查学生宿舍,积极配合宿舍管理教师的工作。学校还要定期召开寄宿生家长会议,向家长介绍学校宿舍管理的现状以及孩子在学校寄宿生活、学习的情况,做到家校配合默契,共同呵护孩子健康成长。

第三. 评比德育

根据《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要求,我校提出“聚焦核心素养,关注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理念,要求学生要自我管理,自主发展。同样在宿舍管理中,学校重视学生自我检查、自我管理的作用,通过寄宿生自身的力量管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首先,开学之初,宿舍管理老师组织寄宿生分组学习和讨论各项宿舍管理制度,提出一系列宿舍管理的评比方案,如宿舍内务、宿舍卫生、宿舍文化等,让他们自由充分地表达意见,集思广益,达成共识。由于学生的积极参与,他们能够认可和肯定宿舍评比方案,从而提高服从评比的自觉性。

其次,每周四下午组织宿舍长进行各项评比,当晚汇总成绩并公示。周日晚上,由上周值周宿舍长对上周情况进行汇报、小结,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并提出努力的方向,对检查评比中的优秀宿舍发给流动红旗并对其宿舍成员在班内综合考评中相应加分奖励,每学期期中、期末评选文明宿舍和优秀宿舍长并给予奖励。宿舍还定期开展“文化园地”活动、“五星宿舍”评选、“节约之星”评选等活动,多层次、多角度激发寄宿学生的激情和活力。

再次,宿舍管理老师在学生的自我管理中发挥导师作用,起到督促、鼓励、引导、解难的作用。按时督促每周的各项评比工作,做到坚持不懈,自始至终;学生开展工作期间出现的矛盾、纠纷及时给予仲裁解决;当学生在开展工作时出现困惑和失落时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让学生在自我管理中培养工作能力和责任意识。

结束语:

总之,宿舍管理中的德育教育对于一个学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做好这一方面的工作,将对社会、学校、家庭来说受益非浅。但这一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更细心、更耐心,更有恒心。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同时我们应该不断思考怎样建设寄宿制学校德育体系,结合实际,解放思想,充分发挥宿舍文化的育人作用,探索德育教育新方法、新路子,把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提高到以适应时代的新水平。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