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示范性高中建设 > 课程建设
新课程新教材背景下高中化学三年教学计划与复习策略
【字体: 】【发布时间:2020-12-01】 【作者:xyyz】 【关闭窗口】

新课程新教材背景下高中化学三年教学计划与复习策略

2020-2023

仙游一中化学组

高中新课程新教材是一次全面而深刻的变化,是时代前进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高中阶段是学生知识增长与思维能力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制定好高中阶段化学教学计划,寻求高效的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是教师教学的根本目标。依据《莆田市教育局关于统一全市学校教研时间与教学进度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校高中化学老师当前所在年段的具体教学工作,共同探讨高中化学三年计划与复习策略。

一、高一年化学教学计划与对策

高一上学期:新教材 苏教版《化学》必修 第一册  专题一 至 专题五

高一下学期:新教材 苏教版《化学》必修 第二册  专题六 至 专题九

高中化学新教材仍然分成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模块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作为高中化学教师,首先要清楚这些模块之间的结构关系,然后再将这些内容有效地整合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化学教师在强化主干知识的同时,必须注意必修与选修关联,努力帮助学生在必修在基础上,建构合理的必修与选修相融合在认知结构。

《化学》必修第一册、《化学》必修第二册为必修模块,旨在保证学生都达到合格性考试的要求即会考,它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常见的化学物质、学习重要的化学概念和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认识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其相互影响。

    针对上述特点,在《化学》必修第一册 、《化学》必修第二册的教学中,教师要避免将某个知识点内容挖掘得过于细致,要由原来关注细节的教学转变成关注核心知识的教学,正确定位教学内容的深广度,引导学生建构核心知识,形成知识结构。老师切忌套用旧观念、旧习惯、旧模式进行“一步到位”教学,以至于既增加学生负担,又浪费时间。如:对“物质的量”教学中有关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离子方程式书写”中随定量关系不同反应同的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配平等内容,不必搬到必修课堂要求所有学生掌握。

因此,高一年化学教学重在夯实基础,由于初中教学的特点,很多学生在初中对化学这个科目并不重视,所以大部分学生化学基础并不牢固。针对这一情况,高一刚入学时,我们教学应注意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尤其是要落实化学用语、化学常用量、元素化学知识;落实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基本理论;落实常见的有机物结构和性质。高一化学内容有关元素化合物知识具有多、细、杂等特点,所以教学过程要重在培养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脉络体系的能力,教学中要贯穿元素化学学习的两大主线法;同时由于涉及的化学方程式多,所以安排每单元后对学生小测,并进行批改,努力夯实基础。由于高一科目多,所以我们讨论题的题量上要适当控制,根据教学进度,大概每周整合出一份有针对性的练习卷作为校本作业。及时有效地交流老师外出培训的内容及心得体会,对《化学与技术》并不是不考,而是会结合必修内容的元素化合物内容考查,所以,在高一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当中,我们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尽量在校本作业中加以渗透。

    在教学进度方面,按照市进修学院安排的进度要求与我们学校的计划相结合,基于高一年要求完成的任务多,以及可能面临的合格性水平考试,按以往的教学安排和教学思路,时间上肯定是不允许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提高教学效率,特别对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更要注重对学习方法的指导,推进《高中化学教学“阅读、思考、表达”策略的研究》课题的研究,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知识要重在基础化,而不是一味地深度化,难度化,尤其在“物质的量”等内容方面,学生较难理解的概念,在刚教学时可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在今后的教学中再慢慢渗透,争取在后续内容的学习中慢慢地去理解掌握。另外,高一的分组实验较多,所以在分组实验的安排上,要尽量进行整合,争取高效率、高质量完成教学工作。

二、高二年化学教学计划与对策

高二上学期:必考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高二下学期:《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高二年化学教学是选修模块的教学,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构建化学知识网络,把一些平时看似零碎繁琐的知识点连线结网,使学生在抽象、推理、归纳等应用过程中将华宇知识结构化、系统化,从而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

重视运用逻辑推理,凸现原理形成过程。必考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是人们通过对大量化学反应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的适用于几乎所有化学反应的普遍规律。这些原理的形成是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过程,是在这种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不断循环推理中逐渐产生的。因此在教学中应抓住本模块内容的基本特征,充分运用逻辑推理,既要重视通过大量实例采用归纳法得到一般规律性结论,又要重视采用演绎法进行推理判断,达到深化对过程本质认识的目的。

《化学反应原理》模块也可以设计为探究性问题情境的内容很多,有些内容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课题展开研究,如在“化学反应与能量”主题中,可以联系能源、电池、金属腐蚀等内容;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主题中,可以联系合成氨及接触法制硫酸等化学工业生产条件的选择、酶催化剂催化特点的研究等内容;在“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主题中,可以联系发酵粉发酵原理、人体体液中的离子平衡等内容。通过对这些问题情境的设计和研究,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收集、加工、使用和传播信息的能力。

根据2020年山东省或浙江省高考单科命题的特点,结合我校定向学生较多的实际学情,高二年化学科的教学安排上与以前的相比,同时又增加了《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的内容。而前几年全国Ⅰ卷的考试试题的特点,我们对有机物部分的教学确实存在着弱化的现象,但是2020年山东省或浙江省的命题特点,必考有机难度加深,且对于主观题目,很多会以有机背景出现。所以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不仅加深了对《化学 必修 第二册》中必考有机的教学,同时结合《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介绍了的相关知识如结构、分类、命名等,尤其是同分异构体的教学,我们要重点下功夫,讲书写方法、技巧。

进一步推进《高中化学教学“阅读、思考、表达”策略的研究》课题的研究,高二年段涉及的内容相对理论化、抽象化,在教学上注重从宏观、微观、符号三维度引导分析、表征,层层递进,在练习的讲解上侧重分析考点、分析解题方法、分析解题技巧。学生要学得清楚明白,能够做到课堂知识点与课外习题关联、对接,不搞一步到位。与元素化合物知识不同,该部分内容重在多练,所以高二集体备课组在校本作业这项内容上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可以根据各个知识点在高考中的地位、重要性进行有针对性地出同步练习卷或单元练习卷或专题试题卷,且在单科选择性考试中对该部分会联系化学计算,所以在平常的练习中加以渗透计算思想,尤其是中和滴定、氧化还原反应滴定、三大守恒的应用。在《物质结构与性质》的教学中,新增了空间利用率的计算,所以在教学中要加以强调,相应习题在练习卷中应有所体现。

三、高三年化学教学计划与复习策略

高三上学期:专题复习,模拟练习

高三下学期3月前:查漏补缺,专题训练,模拟限时训练。

切实做好复习备考的系统计划,并安排好各个专题的复习进度使复习工作有序扎实推进。对高三的复习我们采取以下措施:

以《单元教学设计流程与框架》为支架,探索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路径、策略与方法,推进课堂教与学方式变革,落实核心素养培育。加强案例提炼与实践案例经验萃取,提炼路径、方法、工具、机制等,形成中观层面各个学科的普适性、可借鉴的方法与样例,以增强研修成果的应用价值。《高中化学教学“阅读、思考、表达”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达到鼎盛,为进入课题的结题作充分准备。

元素化合物知识复习:这部分内容是我们化学中最大块的内容,也是学生最头疼的内容,知识多、杂且容易忘记。在教学安排上,我们从高二年级时的6月份开始一直复习到10月份底,学生需掌握“结构--性质--用途”及“氢化物--单质--氧化物--/--盐”两大主线。复习之后,每周进行滚动训练巩固复习内容。

化学反应原理复习:一轮复习过程中,对于反应原理版块我们应该从回归最基础的东西开始,分阶段突破,复习初期的重点放在对一些最基本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上。另外,反应原理的定量内容是新课程教学中的新增知识点,也是高考化学试题中考查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在复习方法上采取讲练结合的方法。

有机化学复习:通过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构建有机反应方程式,并引导对有机反应中断键成键的观察,另外对有机物的学习中官能团发生的反应进行听写,并从多种线索对官能团反应进行归纳。针对全国卷的特点,特别加重对同分异构进行复习。

化学实验复习:一轮复习多回归课本,从定性到定量,从单一到复杂,从操作到原理等不同的角度对必修12和选修4、选修5每个课本实验再提升。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复习,平常渗透到其他模块的复习中,一轮复习后再进行实验专题复习。另外,我们讨论认为所有的实验题目的基体就是课本当中的所有实验,所以平常在校本作业中有意识地将课本中的所以实验进行改进,改编,提高学生实验题目的提分率。

二轮复习中采取的复习方式:划分专题并采取“专题测验--模拟训练”并列模式。从全面的基础复习转入重点复习,对各重点、难点进行提炼掌握,并将第一轮复习过的基础知识运用到实战考题中,让学生把已经掌握过的基础知识转化为实际解题能力;在复习过程中把握高考各题型的特点和规律,掌握解题方法,初步形成应试技巧。

实施新课程新教材,学校和教师都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最艰巨的挑战是教学如何转型:素养导向的新教学与新评价。怎样为教学转型提供有力的专业支撑,是我们必须回答好的实践问题,也是学校的新使命。






仙游一中化学组 

2020.10.10  

友情链接